首页

踩踏网女王

时间:2025-05-30 03:50:07 作者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 浏览量:36915

 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

  记者 马帅莎

  5月29日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。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,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,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。

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。白国龙 摄

 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?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?与探月、探火相比,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?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。

  探什么?

  根据规划,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完成多项任务,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、取样并返回地球,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。

  工程目标方面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,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,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。

  科学目标方面,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,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,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、物质组分、内部结构、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。

  “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,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、化学与矿物成分、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。”韩思远说,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,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、起源、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。

  怎么去?

  据了解,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,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,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。

  其中,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。完成发射后,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。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、交会段、近距探测段,并在近距探测段“边飞边探、逐步逼近”,对小行星开展悬停、主动绕飞等探测,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。

  完成采样任务后,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、返回转移段,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,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,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,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。此后,主探测器继续飞行,前往主带彗星311P,开展后续探测任务。

  有何难?

 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,实现了火星“绕、着、巡”探测,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,探测目标不同,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。

  一方面,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、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,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。韩思远表示,对此,工程将采用“边飞边探边决策”的策略,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。

  另一方面,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,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。韩思远指出,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,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,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,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,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,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,任务难度巨大。

  此外,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。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,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,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。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,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.5亿至5亿公里。韩思远称,距离地球远、多目标探测、任务周期长,对轨道设计、能源管理、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、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。

 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,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,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,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。任务实施周期长,风险难度大,工程全线攻坚克难,协同攻关,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,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,揭开更多宇宙奥秘,增进人类认知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能工巧匠“亮绝活” 用“一技之长”书写追梦人生

8月15日,“环境、发展与人权: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低碳发展”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。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,就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低碳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研讨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指出,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,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,对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表示,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坚持各国人民共同参与、共同建设、共同享有。

以数字解读围场苗木市场趋势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发布

“我训练了近两个月来提高‘变脸’技艺。开始感觉很难,我曾认为不可能学会,但觉得太有趣就坚持下来了。”奥苏说,通过学习“变脸”技艺,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,留学之旅收获颇丰。

中国最高检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专案办结

团结统一保障了文明的连续。“向内凝聚”的统一性追求,是文明连续的前提,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。中华民族有长期大一统的传统。纵观历史,即使遭遇动荡挫折,“文明不可断”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。在这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土地上,各族文化交相辉映、互鉴融通,共同铸就灿烂而统一的中华文明。文明的统一性造就了坚强统一的国家,为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。

进博面对面丨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: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两国农业合作是“双赢”

据了解,目前律师行业主要通过加强涉外法律前瞻性研究、担任“出海”企业法律顾问、创新开发涉外法律服务产品、代理涉外诉讼或非诉讼案件等方式,为企业“出海”护航。(完)

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犯罪5起典型案例

产业集群方面,“五群”共建也实现了新跃升。三地聚焦生物医药、电力装备等五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、汇聚发展合力。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,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%以上,天津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网络安全集群在上游生态侧、中游核心侧、下游应用侧优势明显,营业收入在全国前10名企业中拥有五家,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,集群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居全国城市群首位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